一、《三国群英传》的前世今生
真正以中国历史为原型、类型化制作相对成熟的第一款战略类型游戏(Strategy Game),是1998年中国台湾奥汀科技公司推出的PC游戏《三国群英传》(以下简称《群英》)。从此我国在真正意义上拥有了技术相对稳定、视觉风格较为统一、历史表述清晰的战略游戏。
《群英》融合了回合制内政玩法与即时可视化战斗,立刻受到中国玩家的热烈追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类型游戏长期存在的缺憾。《群英》并非首部以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和纪传体史书《三国志》为故事背景创作的即时战略游戏,早在1985年日本光荣株式会社就研发了第一款三国题材的游戏《三国志》,二者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群英》的问世不仅打开了国产战略游戏类型化创作的大门,也打造了我国三国题材的原创游戏品牌,并在21世纪之后不断推陈出新。从1998年至2021年,该系列已成为国产游戏的经典之作,后期作品虽也曾因其画风、内政系统以及浓重的仙侠色彩而饱受诟病,但另一方面,也表露出三国故事在技术观、游戏观、历史观交织下的独特的中国文化情感结构。
在个人电脑开始普及、win98-win2000操作系统占主导的千禧年前后,《群英》前三代以其精美的视觉特效和独特的中国战略思维,曾一度成为最受玩家欢迎的单机游戏系列。然而随着盗版横行、制作技术下滑、原开发公司奥汀科技的企业转型,以及战略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的混合设计等开发思路的转变,该游戏自中后期开始从以史实为本向仙魔风格转变,其审美风格、技术参数、兵种与阵形设置、武将技变化等多重维度也发生了跨世纪的演化。
从1998年的首作到2021年的官方第八部,《三国群英传》系列走过了23年历程。其重要参数的变迁历程如下表所示:
表1. 1998-2021年《三国群英传》系列各重要参数一览表[1]。
《群英》前四部作品由奥汀科技研发制作,该公司在1990年代致力于开发PC游戏,其研发的游戏类型多为战棋类战略和角色扮演游戏,制作过诸如《幻想三国志》《新绝代双骄》《幻世录》系列等经典国产游戏,一度成为国产游戏的支柱,《群英》则是该公司的重要游戏IP。
2004年,奥汀科技和宇峻、宇奥合并为宇峻奥汀科技,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从PC游戏到网络游戏的转化之中。因而在2007年,新成立的宇峻奥汀在发布《三国群英传VII》之后便停止了该系列单机版的开发,转而将开发重心移至《三国群英传online》。直到2021年,宇峻奥汀才在全球最大的游戏软件发行平台STEAM上正式销售《三国群英传VIII》,《群英传》系列游戏迎来了十年之后的创新与改变。
二、文本变迁:跨世纪的国产单机游戏系列
从1998年第一代《群英》销售到2021年第八代问世,该系列游戏在技术参数、内政系统与兵种设置、战略地图应用、军师技与武将技等玩法方面具有一定改变(如上表1所示),大体经历了初创即崛起、突破即陷落、转变与复制这三个时期,该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是国产PC游戏发展史上不容忽略的跨时代巨著。
1.初创即崛起:历史逻辑胜于游戏机制的《群英I-II》
1998年,奥汀科技公司正式推出《三国群英传I》。
从艺术形式与风格来看,其创作灵感显然来源于日本世嘉公司在1996年推出的主机战略游戏《龙之力量》,后者主要包含玩家发布命令的内政界面、百人大战的战斗界面、军队在堡垒之间实时移动的战略地图界面,而作为同样以军事题材为内容的战略游戏《群英传I》,也主要以这三种操作界面为主。
尽管640×480分辨率下的游戏画面由简单的头像、文字和数值组成,但简易上手的游戏规则、战略游戏的百人同屏大战,在当时操作系统尚为win95的PC时代里,仍使玩家耳目一新,他们首次感受到该类型游戏独特的美学风格与玩法创新。
如上表1所示,这款20世纪末的游戏创新性地设置了可调节远近的3D卷轴式地图,和日本同时期的《三国志》相比,前者在角色功能设计上有着一定的原创性特征。玩家需思考兵种、阵形方面的相生相克关系,这种高度战略化的全新设置为《群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但不足之处在于,游戏设计团队在整个游戏的赋值系统方面考虑得尚不周全,例如,重武轻文的设置使得文官形同虚设、电脑部队攻击力和战略判断力过弱等,作为一个战略游戏类型,计算机的参与度并未在游戏机制上发挥作用,反而成为某种阻碍,这在1999年推出的续作《群英传II》中得到了一定的改良。
《群英传II》极大地丰富了文武官、兵种等游戏角色属性,增强了战略游戏的博弈性质,并在人数、场面、视觉设置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其中可同屏人数增加了一倍,并且考虑到角色的平衡性,武将在升级时所获技能有所区分,新增的军师技也能在战争界面上发挥特殊作用,因而带给玩家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更重要的是,“统一中原”作为游戏的通关任务,极大地引起了玩家在游戏“魔法圈”里实现“宏图霸业”的欲望,玩家在一定的三国历史认知下通过游戏规则探索出各种创意性的玩法,进而编织出某种游戏化的历史逻辑。由此,《群英II》进一步完善了战略游戏的类型玩法,初步奠定了三国历史题材的游戏机制,奠定了中国自己的战略游戏模型,迅速成为当时仅次于《星际争霸》与《反恐精英》的爆款产品。《群英传II》同时也是该系列中最贴近史实、最耐玩的作品,提供了多重历史叙事可能性。因而该游戏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游戏自身的机制,这也是无论《群英》系列的后期质量如何下滑,该游戏仍经久不衰的关键因素。
2.突破即陷落:创新与“抄袭”并存的《群英III》
经历了前两部“初创即崛起”的成功,奥汀科技于2001年12月推出续作《群英传III》。相较前两作,该作最大的创新在于视觉风格上的颠覆性改变。无论在大地图布局,白刃战战略视窗,还是人物头像美术风格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突破,使之成为《群英》系列中最为特殊的一部。
首先在游戏规则上,《群英III》最大的调整在于一方面弱化这款战略类型游戏的RTS(real-time strategy game)特征,另一方面强化了其TBS(turn based strategic game)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内政系统操作界面中的回合制规则上。初时的君主每个月只拥有三枚令牌,如上图1所示,即只能执行三种内政任务,后期随着城池数量的增加,玩家可实施操作的回合次数,即令牌数量也会按比例增加,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玩家的自由度而饱受诟病。
其次,在战斗模式方面,《群英III》的另一重要革新,是大地图设定增添了战棋系统(如上图1所示)。但是由于电脑控制的AI部队过弱,《群英III》无法获得像同期的《三国志11》所精心设计的战棋布局的战略意义,这就使得前者往往因城池、出城天数等设定而阻碍玩家进入战斗模式,甚至会出现因棋格设置无法与敌军相遇的现象,以及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而导致玩家在战斗模式中陷入长时间的停滞状态。
不过,该作在其他方面的创新仍可圈可点,例如新增了武将必杀技、阵形兵种混编、武将单挑、自建武将、比武大会、特殊事件等设置,尤其是武将技、军师技和必杀技还添加了天气、时辰、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实战条件,玩家在军事行动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的战略意义,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游戏的新鲜感和可玩性。
《群英传III》最大的变化,在于视觉层面美术风格的颠覆性变革。该作一改前两作非写实的美术风格,采用写实手法绘制武将头像。这本是一大重要创新,但其武将头像却被玩家发现与我国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演员极为相似,如图2所示,甚至连表情神态、穿着装饰甚至景别等都不断“撞脸”,其雷同程度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能不说这是该作的一大遗憾,并且是国产游戏视觉设计史上并不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