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的美食纪录片,摸不清未来?

如果给纪录片市场挑个题材C位,年产量最高的美食类型自然是绕不过的强劲争夺者。

“美食顶流”《人生一串3》和《风味人间3》相继在2021年底开播,共同撑起“全国吃货”的年终狂欢,两部作品带来的流量、口碑双强势能,也进一步引发行业对于美食纪录片升级之路的再思考。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真正实现美食纪录片打破圈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美食纪录片在切中全国观众“吃货基因”之后,不再机械地介绍美食种类、分享美食故事、宣扬主流价值,而是以美食为引子,真实地记录当下中国社会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风貌,形成美食先行、人物和文化占据核心、自然风光(市井风气)辅之的创作思路,从而进一步迎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口味。

2021年美食纪录片的创作数量仍旧井喷,激烈竞争的同时,逐渐被质疑套路化的美食讲述者们这一年又有哪些创新?饱和的市场之下,口碑受阻该如何缓解?关键在于,下一个新十年的发展,如何才能诞生更多被记住的“陈晓卿”?

腾讯视频鏖战B站

壹娱观察整理2021年美食纪录片片单发现(不完全统计),其中22部左右作品在豆瓣拥有评分,高于8分的作品有5部,6分至7分的及格作品15部,未达及格线只有1部,可以看出,国内的美食纪录片创作还是保持一定水准(也可能是相关受众的接受度较高,且比较宽容)

2022011413335793

坐拥口碑和流量双丰收的作品要属前文提到的《人生一串3》和《风味人间3》,而两部作品背后的出品方B站和腾讯视频,无论是在作品数量,还是在整体话题流量,二者强势的表现,无疑是近几年在美食纪录片赛道的头号玩家。

以腾讯视频、B站为主要代表的视频网站正在加剧对于美食纪录片的收割。

从2018年“舌尖之父”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1、2》总导演)正式宣布入职腾讯视频开始,腾讯视频的“美食宇宙”逐渐成型,光是2021年在豆瓣上开分的作品,就包括陈晓卿团队参与的《风味人间3》《风味原产地·贵阳》《沸腾吧火锅2》,另外还有与地方卫视合作的《开动吧!海鲜》、自制IP“一日之食”《向着宵夜的方向2》等。

美食纪录片之于B站同样意义深远。

根据2020年B站在广州国际纪录片上官宣数据,B站纪录片用户数已经突破9千万,而美食这一大类,无疑是B站要维护这批年轻用户所需拿出的重要砝码,B站更是推出“逃不掉的美食纪”系列,来持续维护热度。效果相对显著,《人生一串3》《小城夜食记2》《第一餐》《奇食记》《我粉你》《来宵夜吧》等多部作品,数据和口碑方面的成绩都不容小觑。

平台大力扶持之下,关注度和话题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虽然目前的美食纪录片仍无法与热门剧集、综艺的流量相比,但已经出现明显增速,从2018年只有2部点击过亿上升至2021年5部左右,而还在更新状态的《风味人间3》已经达到2.9亿的点击量,如前作系列一样最终破10亿不成问题。

“单元系列”是现在美食纪录片市场的主流,而系列之下,单集时长也同样形成区别,其中包括单集40分钟以上的“长片”《人生一串3》《老广的味道6》,30分钟左右的“中片”《风味人间4》《烟火拾味》等,15分钟以下的“轻片”《下饭菜》《沸腾吧火锅2》《开动吧!海鲜》《来宵夜吧》等等,平台方纷纷从单集时长的设定来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

腾讯视频与B站在美食纪录片上的鏖战,也催生了创作者们针对不同美食类别、不同人群等切口绞尽脑汁地谈起差异化。

回看2021年这批作品,不难发现,有关“美食”二字的每一笔、每一划几乎都被单拎出来唱起主角,而美食纪录片的核心追求也在2021年得以进一步凸显。

内容选题多变,两个内核追求不变

从2021年美食纪录片片单来看,内容选题方面呈现以下几种重点方向——

第一,以地域分布来区别是多数创作团队的选择。

《老广的味道6》《知味新疆》《傲娇的湘菜》《风味原产地·贵阳》等作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于全国各个地方卫视的纪录片频道而言,地区做美食纪录片,借助当地美食文化,能够展现家乡自然风光景色、人文风貌,打造特色城市标签,还能持续满足当地观众的自豪感 ,并不断吸引全国观众旅游观光。

这样的操作路径也为平台方与地方政府内容合作提供了一套成熟样本。

而纪录片创作者们深入地方,美食特色配上百姓风貌、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等,这套美食故事的叙述方法论更具吸引力。

第二,对于具体美食种类的专题化打造。比如火锅题材《沸腾吧火锅2》、家常菜系列《下饭菜》、以烧烤为主题的《人生一串》系列,还有细分到国人米粉情结的《我粉你》等等。

此类纪录片主题更鲜明,话题更垂直,精准辐射该类型吃客们“查漏补缺”“观看指南建议”的心理,从而将一类美食全方位覆盖,如《沸腾吧火锅2》就从6个主题,探索18种“冷门不冷”的火锅;《我粉你》用五集的故事介绍了南方地区十几种“性格”迥异、味道不同的米粉,形成一大特色;《人生一串》系列更是涵盖全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涉及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烧烤摊,不断成长为中国美食纪录片最热门的系列IP之一。

第三,简单粗暴地按照美食时间段进行划分,也是逐渐形成内容体系的讨巧选择。以早、中、晚、夜宵为主题没有给美食类型过于设限。“把烦恼留给昨天,让早餐开启今天的希望”的《第一餐》,以诙谐风趣的讲述方式,探秘深藏市井的中国晨起之味;《向着宵夜的方向2》则聚焦一天之末,通过宵夜治愈疲惫,给繁忙生活画下句点的仪式感。

2021年的美食纪录片市场虽然数量庞大,却通过聚焦于细分内容,让彼此迥异不同,从而不断探索更多的差异化内容,以供观众们更加了解到美食精髓。

现如今的美食纪录片虽然会针对食材、地域、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但有两个主题内核无法绕开:第一,对于艺术匠心的追求;第二,不断探究美食背后的人文关怀。

美食纪录片对于艺术追求的内卷,很大程度是由《风味人间》系列背后的陈晓卿团队开启的。陈晓卿的纪录片风格,一般以较为宏大的笔触入手,从较为宽广的视野审视中国美食文化独特魅力,其中,美食文化资料考究详实,强调美食与历史与地域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在《风味人间1》的“落地生根”叙述中,陈晓卿团队从中国西北的一粒小麦种子追溯到原产地伊朗,在美食差异中进行风味寻根,而系列的打造,整个团队历时2年、横跨全球5大洲、探访20多个国家,这需要最顶配的纪录片创作规模来支撑。

《风味人间3》的副标题是“大海小鲜”,相较前两季聚焦在“海鲜”题材,风格也更显活泼,如第四集《赶海.潮来汐往》带领观众体验了一把专业的沉浸式赶海之旅。据悉,为了研究螃蟹,陈晓卿团队阅读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在查阅中国800多种螃蟹品种后,陈晓卿还不满足,直到在旅顺拍到了“一种特别甜的蟹”,名为赤甲红。

人文关怀也是现在美食纪录片的永恒话题。创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包含在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处理,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善意。

聚焦某一人物来展现人间百态,其典型之作当属B站打造的《人生一串》系列。

《人生一串》系列形成了随性粗粝、浓浓烟火的品牌风格,喜欢用单刀直入的强视觉刺激,搭配市井气息的旁白以及幕后人物的高光时刻,构建了一个让年轻人忘不掉的烧烤江湖。此时,观众会从传统美食纪录片经常包含的礼节仪式、饭桌秩序、乡土烟火强烈的厚重故事中抽托出来,人际关系也不再是祖孙父三辈的亲戚关系,而是朋友、同事和相恨见晚的陌生人,当年轻观众进入到一个更亲切、更熟悉的饮食环境,自身就会享受一场全新且刺激的美食之旅。

另外,《人生一串》系列也布满了“网生一代”的审美趣味,其解说词风格也充满年轻化语言,整体展现出极强烟火气息。例如单集标题,第一季的“无肉不欢”、“比夜更黑”“牙的抗议”,第二季的“您几位啊”“咱家特色”“下次再来”……俏皮诙谐之余,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尽管2021年的美食纪录片创作者一直在坚守选题的创新、艺术的匠心和人文的浓度,但是他们还是需要直面作品口碑的弊端。

口碑疲软背后,深思下一个十年的破局点

《风味人间3》开播9.1分,目前跌落至8.8分,是该系列唯一没有上9分的作品。《人生一串3》开分9.0,目前下降到8.6分,同样是该系列最低分。尽管《小城夜食记2》(8.4分)以及《江湖菜馆2》(7.7分)相较前作都略有上涨,但不难发现,美食纪录片专属粉丝逐渐褪去迎接新作品的激情,伴随着越来越多普通观众入场,美食纪录片口碑势能已经出现疲软。

《风味人间3》在这一季不断求变,选题上垂直海鲜品类,表现风格更为活泼,节奏也更加轻快,单集30分钟篇幅,就一口气展现4个地方的故事。另外,《风味人间3》同样有所保留,例如,第一集末尾,“人们以风为信,以苦作舟,耕耘着孩子的记忆和未来的风景”这样的话术,体现出温馨之感。

本文由:8608 发布于帅仔网,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且注明出处:https://www.shuaizai.cn/155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午9:32
下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午9: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帅仔网:禁止锚文本、外链,违者拉黑,所有账号买二送一 【微信:Qzai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