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校毕业,我爸上市公司高管,我俩创业两年赔了88万

一、上市公司高管老爸,拉着我搞私募

在开始分享经历之前,我得先交代一下背景,我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国内一家中小型民企上市公司的核心高管之一。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某985大学,在欧洲读完金融硕士之后,还在当地一家银行工作了一年。

26岁那年我决定回国,在国内一家银行的总行上班,分别做过授信审批和客群管理。当时我的年薪是税前34万左右(含各类奖金),工作比较稳定,压力也不大。

我爸以前加入他任职的公司时,老板给了他一些股权。他工作了几年后,公司要上市了,从筹备到上市的整个流程,我爸都参与了。

虽然我爸手里的股权比例很小,但公司上市后股权变股票,他的资产一下子冲到了几千万,他亲身体验到了一家公司上市后所带来的股权增值。

这巨大的财富效应就像是给他打了针鸡血一样。

2016~2017年时,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很火,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搞私募基金去配合资本市场的运作。

我爸就跟我商量说:“你学的专业也对口,我在公司上市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人,学到了很多。我们俩一起联手,再找合伙人一起创立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怎么样?”

说实话,我虽然在银行总部工作,也接触了很多金融业务,但当时我对私募基金的认知还不够深,更缺乏具体实操经验。

而我父亲虽然参与过公司的上市,但他的知识也没办法100%套用在私募基金上,毕竟金融行业的范围很广很深,而且每个细分领域都很不一样。

后来我决定辞职搞私募,是因为我大学时就想创业了,虽然银行的工作我挺满意,但心里一直都有创业的冲动,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所以,我心动但没有冲动,我在辞职前先做了一些方案和策划,还搞了一些研究。

当时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先做一个规模比较小的私募股权基金,募到钱之后,我爸再去找圈子里的人脉资源,去找一些有上市潜力并打算上市的公司,然后把钱投资于这些公司的股权。

只要我们投的公司上市成功,我们手里的股权就换成了高价值的股票,到时候不管是在二级市场上套现还是持股分红,回报都很可观。

但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有几个天生的弱点。

1. 一家公司要上市没那么简单,它投资套现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

A股IPO不可能做得很快,国内IPO的“暂停”“堰塞湖”等现象都对企业上市有很大的外部影响,高峰期排队的企业将近千家,再优秀的企业也得等着。

2. 股权投资风险比较大。

每个企业家都认为他的企业很优秀,但事实上能够成功上市的企业比例极小。通过股权投资,实现投资价值翻个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公司也有,但成功案例的背后,隐藏着千万个失败的案例。

3. 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比较明显,头部机构、腰部机构和脚部机构的生存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换句话说,金融业是一个对新玩家很不友好的行业。

上述三个方面我们在筹备期就考虑过。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以为可以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的积累”来做到“慧眼识珠”。

而第三个问题,我们的设想就是“先背靠大树,苦熬几年,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具体方案我们下文详述。

但第一个问题是最难解决的,股权投资套现周期可能短则三五年,长则六七年,基金公司没有收入该怎么存活?

我们设想了三个收入来源。

首先,募集资金后,我们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收取基金管理费,一般根据行业的标准,以募集资金规模为基数,每年收2%的管理费。

其次,我们打算以股权投资为主业,证券投资为副业,通过证券投资业务获取一些短线收益。

最后,我们可以做财务顾问(FA) ,金融圈里有大量的人和机构都在做财务顾问的业务。

这种业务说白了就是“拉皮条”,去帮各种项目公司找资金,或是帮着各种资金方去找项目,或者某个公司想要并购,那咱就去帮忙找标的,做撮合,做方案策划。

有了初步策划,我爸又靠他的人脉资源找来了两个小股东,两人都是身家过亿的民营企业老总,也认识不少有钱的朋友。

2022011205572922

我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的开业仪式

于是,一个上市企业高管,一个银行从业人员,两个民企老板,我们四个人就组成了创始合伙人团队,我和我爸占多数股份,两个民企老板占小比例股份。

四个合伙人中仅有我是辞职来全力创业的,其余三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基本没功夫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

二、公司开张,先吃当头一棒

因为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我们最开始就想着小本运营。

我们的股东之一在市郊有栋写字楼,我们在他那里以优惠的价格租了间办公室,然后请了六名员工,学历最高就是本科,优秀背景的咱也请不起。

然后我们就开始筹备、拜访客户,很快忙得不亦乐乎。

但公司刚设立我们就吃了当头一棒,这一棒来自我爸工作的上市公司。

我爸跟这家上市公司的老板关系不错,他在设立基金公司前就跟老板谈过,但由于我爸没给老板把事情讲透,所以老板误解了我爸的意思。

老板以为我爸要效仿其他上市公司,在公司体系外设立一个名义上由我爸私人所有,但实际上受命于老板“遥控指挥”的私募股权基金,为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和资本运作服务。

但我爸的真实想法却是成立一家他和我实际控制的私募基金公司,与上市公司可以合作,但私募基金的运作不接受老板的指挥,也不完全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大局。

说白了,就是我爸想私下搞一摊生意。

所以老板一开始的态度挺积极,在私募基金筹备期就口头承诺了很多的资源支持。可随着老板跟我们不断沟通,他终于搞明白了我爸的想法。

老板搞懂了:我爸一边在公司当高管,一边私底下跟他儿子去外面搞了个私人的生意。这时,老板就不乐意了。

幸好我爸与老板私交甚好,老板没有阻挠我爸搞私募,但再也不愿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了。

话说前文我们提到的“背靠大树”的设想,就是打算“蹭”一下上市公司这边的资源,便于我们募资(用上市公司的名头背书)和找项目(参与上市公司的的并购与定增)

现在这条路就完全断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瞬间失去了设想中的“靠山”,但我们也没有放弃,一边另寻资源方,一边申请“牌照”。

金融机构的一大特点就是“严监管”,因此除了常见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许可证等证书,还需要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备案。

当时没有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投多少钱,虽然某些巨头动不动注册资本金十几亿、二三十亿,但也有些小基金用100万的资本金就备案成功了。

本文由:8608 发布于帅仔网,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且注明出处:https://www.shuaizai.cn/147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2日 下午1:56
下一篇 2022年1月12日 下午1: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帅仔网:禁止锚文本、外链,违者拉黑,所有账号买二送一 【微信:Qzai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