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元给玩具整容,00后心甘情愿

或许你在刷抖音或是小红书时,经常会刷到一些短视频,博主一上来就把家里的树脂娃娃扔锅里煮。

你开始还摸不着头脑,但是随着博主对娃娃进行上色、拼接、塑形等操作,你会发现,一个灰头土脸的娃娃瞬间就走在了潮流前线。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强调圈层消费,但盲盒、手办、模型等二次元玩具的受众群体还是在不断扩大。

就算是不去关注这方面内容的人,也会在刷社交媒体时偶尔刷到相关的内容。

但不少人还是会感到疑惑:改娃一次就要花费成百上千,但新买一个娃娃可能也就几十块。

那么,这帮沉迷改娃的人,究竟图个啥呢?

1. 一切只为了让娃娃们“过得更好”

改娃的兴起,离不开“娃圈”的爆红。

不论是主打盲盒的泡泡玛特,还是推出了星黛露、玲娜贝儿等多个爆款棉花娃的迪士尼,再或是占有更长资历的人形玩偶,在网上都拥有大批粉丝,尤其是近几年盲盒概念的推出,让娃圈更加出圈。

正是因为娃圈的爆红,用户开始去思考如何让娃娃们“过得更好”,大家开始在小红书和B站分享改娃经验和教程,在咸鱼上买卖娃衣、配饰等。

而一些IP商家为了更贴近用户,实现社群化管理,还专门推出社交电商平台,其中就专门开辟了改娃的栏目供用户交流。

目前来看,大部分人改娃的主要原因,还是抽盲盒抽到重复或者不喜欢娃娃的脸,所以想要改造娃娃。

大家将自己不满意的娃娃称之为“雷娃”,在小红书上“雷娃大改造”话题,以及葩趣里的“雷娃中心医院”话题,里面有大量修改“雷款”娃娃的教程和视频,以及用户秀出的自己改装后的娃娃。

对于盲盒类的树脂娃娃,大多数的改娃方式,都是将娃娃在沸水中煮,软化树脂,方便将娃娃“大卸八块”,拆成一个个零部件。

随后,改娃师戴上手套,对娃娃零部件进行重组、去色、上色、改装、塑形等等过程,最终变成主人喜欢的样子。

这一系列的操作,有些类似普通人美容整形。而为娃娃们操刀的改娃师们,也是俨然一副上手术台的架势。

2022010614243724

用户晒出的自己改娃联名款。/图片来源:葩趣app

除去改造雷款,对娃娃进行联名也是改娃圈里常见的操作,从巴宝莉Molly到香奈儿Molly,改娃师们用“时尚IP”为这些娃娃赋予更多的含义。

《2020全球时尚IP白皮书》中指出,新一代消费者是时尚IP的忠实拥趸,这些“时尚IP”让年轻人从“需要”到“想要”,更多地追求商品带来的新鲜感。

将娃娃与其他IP联名,或是凸显了用户热爱的品牌、或是唤起了用户特殊的情感,其主要都是让用户去与品牌产生共鸣,以得到用户青睐。

再者有时候改娃师只是单纯想要去做一些创作,比较常见的,是根据特殊节日或气候装扮娃娃,或者利用热门元素,来体现娃娃的独特。

比如近些年国潮受到年轻人追捧,很多改娃师就开始制作敦煌系列、嫦娥系列等。

无论是改装雷娃还是IP联名,更多时候改娃是手工者想要讲述一个故事。

若是故事讲得好,听众也就愿意为之买单。

本文由:8608 发布于帅仔网,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且注明出处:https://www.shuaizai.cn/137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6日 下午10:23
下一篇 2022年1月6日 下午10: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帅仔网:禁止锚文本、外链,违者拉黑,所有账号买二送一 【微信:Qzai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