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的流量密码,只要10元一杯

混着水果、香料的紫红色液体在锅中翻滚,“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氤氲出一股让人齿根一酸的香气……

继秋天第一杯奶茶后,人们又迎来冬天第一杯热红酒。“热红酒摆摊”已经成为各大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

热红酒,又称香料酒(Mulled Wine),是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万圣节和圣诞节等秋冬节日的必备饮品。进入中国后,这些热红酒的身影通常只会出现在高端西餐厅、酒吧等地。

为符合场所档次,一杯热红酒的价格通常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是中产朋友圈里常见的“社交货币”。

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年,这款“出身高档”的饮品竟以摆摊的方式席卷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10元一杯的价格吊打奶茶咖啡,统治了所有年轻人。

坐在路牙子上,向一旁摆摊的老板讨杯暖洋洋的热红酒,静静欣赏不远处的吉他弹唱……这样实惠而浪漫的冬季式幻想,谁能拒绝?

“移动”的热红酒,今冬的流量密码

人们说,在上海,就连生煎包都带有“小资”情调。

的确,在获得“咖啡店数量全球第一”称号、捧红“年度女明星”玲娜贝儿后,懂生活的上海人又带火了重洋之外的冬日浪漫——热红酒。

不久前,上海复兴西路的一家便利店门口支出了一个热红酒摊位,每杯标价10元,每天都有人来排队。 

2022010113443053

在路人拍摄的短视频中,便利店的老板娘表示:这里每天从早上9点半开门营业到晚上11点,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买五六百杯热红酒。

仔细看,这个热红酒摊简直是土洋结合的典型表达:

红色塑料凳上垫个废弃纸箱,红酒与水果混杂在煮茶叶蛋的透明锅里,怎么看都像是中式早餐摊里的一锅卤味。

然而,当人们看到锅下垫着的那张写着“Mulled Wine 10.00 / cup”的A4纸,凑近闻到一股酸甜香气时,一股洋气感便迎面袭来。

一夜之间,上海街头出现了多个热红酒摊位,网友甚至总结了一份“上海热红酒地图”攻略,其中既包括有固定门面的咖啡馆、酒吧,也包括那些临时售卖的热红酒摊。

为了蹭到这波热度,不少商家竟在10元的低价上继续“卷”。位于上海愚园路的一家咖啡馆就直接上架了9元/杯的热红酒作为引流款。

新的流量密码就此诞生,热红酒这股风也吹出了上海,在全国开花。

从短视频平台上可以看到,成都武成大街上的一位年轻摊主,用电磁炉现场制作热红酒,第一晚摆摊就卖出了30多杯。 

虽然笑称“连成本都没赚回来”,但还是能看出他满脸洋溢的成就感。

热红酒与圣诞节是分不开的,因此,杭州一家名为夢比猶斯的咖啡馆就直接派出了“圣诞老人”在店门口卖红酒,吸引人们的目光。

网友调侃:“圣诞节都过去了,而圣诞老人还在加班。”

谁说热红酒只能与酒吧、咖啡馆搭配?现在南京最火的热红酒,是一家卤味烧烤店推出的。于是,你能看到许多人围着炭火炉子,边吃烧烤边喝热红酒。

八角、丁香、肉桂、迷迭香……这些香料本就是卤肉的常见配方,这样看来,卤味店推出的热红酒或许才是最正宗的呀。

刚刚降温的广东也加入了热红酒的行列。佛山有位摊主没有用电磁炉,而是支出小泥炉,摆上砂锅,把热红酒煮出了打边炉的感觉。 

只有摆摊还不够,会玩的年轻人还发明了“露营式热红酒”。其实就是摊主多贡献了几张老大爷的钓鱼躺椅,让大家喝得舒服些。

“后备厢热红酒”则有点移动餐车的意思,车主即走即停,打开后备厢就能看到挂满灯串、支着小桌、贩卖浪漫的热红酒摊。

当走出西餐厅的热红酒学会了“移动”“接地气”,它就完成了从欧洲到中国的本土化。

正宗热红酒,喝一口就受够

实际上,对于天天被奶茶、果茶喂养的年轻人来说,正宗的欧洲热红酒是难以下咽的。

冬天的第一杯热红酒,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不喜欢浪费餐桌上每一滴酒”的古希腊人为了合理利用喝不完的酒,把它们加了些香料又重新煮热。

自此,香料与热红酒的搭配就被牢牢锁死。

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热红酒走下贵族餐桌,出现在普通人家的厨房里。

一本出版于 1861 年的英国主妇指南《Mrs Beeton’s Book of Household Management》记录了维多利亚时代热红酒的做法:

一品脱葡萄酒加上一满杯水,许多糖和香料。

香料通常使用丁香、肉豆蔻、肉桂等。

葡萄酒通常选用波特和波尔多claret。

煮好后可以搭配脆薄土司条或者饼干。

本文由:8608 发布于帅仔网,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且注明出处:https://www.shuaizai.cn/1288.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月1日 下午9:43
下一篇 2022年1月2日 下午10: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帅仔网:禁止锚文本、外链,违者拉黑,所有账号买二送一 【微信:Qzai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