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的城市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虽然每个城市的基本面貌都不同,但是厉害的城市做的事情,早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一个城市要发展,早就不像以前高高在上的样子,越来越多的城市活成了投行的样子,用尽各种力气和方法,让自己城市变得越来越好。
其实最早让我觉得现在的政府班子有投资眼光这件事,倒不是合肥或者深圳,而是上海。
2018年特斯拉来到了上海临港自贸区,建了一个超级工厂。看上去只是一次普通招商引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特斯拉的引进,其实是一次绝对意义上的政策突破。就是以前国外汽车产业进入国内市场,只能是和本地国企合资才能落地,所以我们看到的汽车品牌都叫“一汽大众”、“广汽本田”。
但特斯拉就叫特斯拉,没有前缀,因为上海没让特斯拉通过合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而是100%持股。
很多人不理解上海市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给特斯拉这样的特权,我们图什么。它每年缴的税费么,当然不是,在上海市和特斯拉的协议里有这样一条:“3年内完成配件国产化率100%”。
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造一台不是仅仅一个超级工厂可以解决的,它需要的是上上下下N多企业支持。中控系统、充电、底盘等等配件一个都不能少,小到一颗螺丝钉帽,没有产业链供应都不行。
来源:新材料在线
所以3年内国产化率100%的意思是,你来可以,有场地、有关税优惠、可以独立持股,但是你得留下。一整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暂时还无法用经济数字去衡量,因为轮动的经济力量是很难估量的,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政府班子比我们想象的要精明的多。而上海并不是政府班子里的个例。
一、合肥,首当其冲
为什么首先说合肥而不是深圳。
深圳一直是践行市场经济的三好学生,但要说到生猛,那必须是这几年的合肥。
2020年合肥,跨入了全国万亿GDP俱乐部,相比2001年,2020年合肥GDP增幅达到夸张的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