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年,我一共写了三篇,关于“公众号发展趋势”的长文。
- 《2019,公众号生死劫》(2019年2月);
- 《2020,公众号生死劫》(2020年1月);
- 《2021,公众号生死劫》(2020年12月)。
马上就2022年了。今年,不想写了。
因为我发现:关于公众号,我想说的,以及大家能做的,基本都在这三篇历史文章里了。
这一条推送,是过去三篇文章的合集,更是关于公众号发展的一次深度复盘。一共,整整9000字。
如果你依然想做公众号,或者已经有了一个“不想放弃”的账号,就把这篇合集,认真读完吧。你想知道的,几乎都在里面了。
一、我们从眼前的聊起一年了,几乎什么都没改变
以下内容,来自《2021,公众号生死劫》
作者:池骋(我本人),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
真实对话 1:
十月初,和一位公众号博主在北京吃饭。他的号:首文10w+,广告报价六位数。
我笑着问他:啥时候做视频 ?就等着你出镜了。
他回答:伸脖子缩脖子都是一刀,早晚的事儿。
真实对话 2:
十月中旬,和另一位知名ip 在微信聊天。他的号:首文5w+,每篇都是独家干货。
他微信问我:啥时候给我们团队讲讲标题 ?今年打开率下降了2%,一年粉丝“白涨了”。(备注:饭局和对话,均发生在2020年的10月份。)
别猜了。他们是谁,没那么重要。
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2021,公众号生死劫 !
1 . 生命周期
只要选择了面向市场——公众号,本质上就是一款产品。任何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启动期 – 增长期 – 稳定期 – 衰落期 ”。
所以,8岁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始“衰落”了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没有!它只是告别了增长期,进入了“稳定期”。
嗯。其实,只要微信没有“衰落”,微信公众平台,就会维持在稳定期。
可问题在于:稳定期 = 存量时代 = 内部厮杀 + 外部竞争,和增长期相比,稳定期做公众号,太难了。
- 微信自身用户不涨了:新流量少了。
- 关注的公众号够看了:关注率低了。
- 分享朋友圈没意思了:传播力下降。
再加上短视频的“降维打击”,用户对于图文内容的“兴奋阈值”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除了少数的“头部公众号”,还能保持小幅增长。那些“腰部及以下”的公众号,很难不进入衰落期。
真的不是公众号不行了。而是公众号之前太行了。
也就是:大部分人没经历过“行业兴衰”,之前都太舒服了,大家丝毫没有心理准备,更没有应对经验。
那么,小部分的高手呢?要么,会在产品进入衰落期之前,开始一段“新的生命周期”,做战略创新和投资。
比如:转型条漫、布局视频、孵化新号;要么,如巴菲特所言,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延长产品的稳定期时长。
比如:打造个人品牌、内容价值感强;当然了,高手太少了。急功近利者,太多了。
2 . 第二曲线
行业不增长,对手很强大。怎么办?不要对抗周期,而是找到新的周期。即:找到你的“第二曲线”。
上面这张图,是最理想的第二曲线模型了。在账号处在稳定期,甚至增长期的时候,就去发现自己的“第二条”产品生命曲线,找到新的增长点。
甚至,进行战略级的转型。
你能想到符合这个模型的公众号吗 ?我想到的公众号,叫做“深夜发媸”。
从2015年的“小黄文博主”徐老师,转型为“时尚博主”徐老师 —— 深夜发媸这些年在新媒体上的发展,完美契合了上面的模型。
时尚领域,不仅是徐老师的第二曲线。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小黄文”,时尚领域绝对属于“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 从逻辑思维,到“得到App”;
- 从十点读书,到“十点文化”;
- 从夜听,到“带货主播刘筱”;
- 从晚安少年,到“时尚青年”。
原来,衰落的原因不是周期本身。没有发现自己的第二曲线,才是。
还有一些公众号,始终保持着对内容的极致追求和迭代打磨,全力延长着自己的那个“坡”。比如:杂乱无章、我要whatyouneed、不会画出版社、胡辛束、KnowYourself、网易文创系……
这些团队,甚至更让我欣赏。(备注:杂乱无章,2021年,开始了直播带货)
而大部分的公众号呢 ?不是你不行了。而是周期到了。
这就意味着:过去的80分,现在就是不及格。过去的100分,现在就是点赞高。
怎么办 ?答案我说了:发现第二曲线。